(1)注液浸泡
采用注液浸泡技术时,可把小件放在槽内浸泡;若是大型设备则必须将化学溶剂充满设备。浸泡一段时间后,将溶液排出用水冲洗设备以便将未溶解的疏松垢层和残余的药剂排除。
这是最简便的清洗技术,所要求的准备工作也最少,用一台小泵即可,因为并不要求清洗液高流速流动。
在清洗时,溶液借助于对流或产生的气体而有轻微的运动。这种有限的运动会引起一系列不希望的结果,即不能维持溶液的温度,在清洗药剂接近垢层处被耗尽但不能更替。此外,不可能取代有代表性的溶液样品,而且一些不溶解的垢层直到排放和冲洗阶段还不能被清除。因而,清洗作用是缓慢的。
采用注液浸泡技术只限于清洗相对较小的设备,其垢层量小并易于溶媒,因为仅仅在冲洗阶段才有搅动,所以要尽可能确冲洗完全。
(2)循环
循环技术是化学清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塔、换热器、压缩机类套等的清洗。清洗时设备要灌满溶液,这类设备的总容积不是太大。
当采用循环技术时,设备安装得能使化学清洗液将其充满并用泵打循环,使液流能通过所要清洗的系统。
循环技术较之浸泡方法有以下优点: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度:能取得代表性的溶液样品;便于控制清洗过程。通过配管可变液体循环流动的方向,有助于清除疏松不溶的垢层,
使用循环技术,一般要求较多的准备工作,特别是需要大直径营于的连接,并且要用较大的泵,以便使液体在设备中流动。
(3)级联
级联技术是循环技术的扩展,通常用于塔的清洗。为了降低化学品的费用,设备不是完全注满的,而是将液体连续地从设备基础处的贮槽中吸出,并用泵将其打到最高处,然后液体逐级地通过设备当液体经过设备表面时就可达到清洗的目的。这种方法要求大的泵和管网,以便使液体能达到所有要求清洗的表面。在进行这类设备的清洗前,塔内部的清洗管网应设计成棋盘状,液体的抽出点应比最低点高出一段距离以避免沉积在最低处未溶解的垢层参与循环
此外,为了减少化学品的费用,液体注入设备和排出设备所需时间应尽量短,而液体下降时的机械力也将有助于清洗。当使用含缓蚀剂的酸进行清洗时,应小心地操作,因为湍流会影响缓蚀剂的性能,若处理药剂用蒸气加热,应注意蒸气引入位置,防止局部过热。以造造成局部腐蚀和缓蚀剂被破坏
级联技术一般用于大型塔设备的清洗,通常,在无气体条件下进行塔的脱油清洗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在塔盘反面或清冼液接触不到的地方,则很难去除腐蚀产物在塔底部位引入惰性气体或空气,则可增强溶液与设备的接触。
(4)运转中清洗
冷却水系统在运转中清洗是将含缓蚀剂的酸或溶剂注人到清洗的设备的上部。稀酸流通过操作的设备而将垢层去除。的注入速度受冷却水流所支配,并由清洗泵处的调节阀控制,这种清洗技术一般用于冷却器或冷却夹套,也用于使用冷却水而产生水垢的其他设备的清洗。
运转中清洗有很大的优点,即可以省掉排料时间,所需人力和清洗用设备也可减少。当进行清洗作业时,可以利用冷却系统的系将溶液通过系统进行循环。当已经达到所要求的结果时,溶剂经出口排出,即可恢复系统的正常操作。
(5)泡沫清洗
该技术专门用于冷凝器和容器表面的清洗,因为这些设备征往不能支持常规液体溶剂的重量。静态泡沫发生器通过混入空气或惰性气体使含缓蚀剂的溶剂形成泡沫溶剂。当注入设备进行洗时,泡沫运动可提高溶剂的清洗效果,并不会造成湍流而影响缓蚀剂的性能。泡沫技术对清除某些类型的氧化铁垢和碳酸盐垢是有效的这种垢常见于表面冷凝器、垂直加料器、水加热器、管道和其他同类设备中。
(5)蒸汽清洗
蒸气清洗是专用于很难用液体清洗的场合。是将含有缓蚀剂的溶剂注射到蒸气中,然后按一定速度使其通过设备。因此,即是很难接触到的部位也都能得到清洗。蒸气清洗技术也可有效地用作设备的中和与钝化。
(7)不停产清洗
有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冷却水系统中由于污垢的形成-换热设备的传热效率已降低了很多,但为了避免计划外的停校售:青集用不停产清洗方法。不停产清洗是随着新型清洗剂和加制的发晨面出观的清洗方法。能用于不停产清洗的清洗剂大可分为两类
① 螯合剂
螯合剂可与金属离子组成高度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典型螯合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酸和萄葡糖酸钠等,这些药剂对重金属离子有高度的选择性,并且按化学计量参与反应。整合剂的作用使由金属或金属盐组成的垢层或污泥逐渐溶解而被清洗去除
2分散剂处理
分散剂和絮凝剂都是通过它们和污泥的物理作用来达到清洗为目的的。分散剂吸附离子并使离子带点,如果在粒子生成早期发生吸附现象,就能颗粒进一步变大,图5-1表明加入本质素磺酸钠分散剂对氢怏颗粒的分散效果
絮凝剂通常也是高分子量的水溶性有机物。它们的作用是使悬浮的带电粒子以搭桥的方式互相凝聚结合形成较大的絮状物用作冷却水系统的清洗剂和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C.M·C)等。絮状物的密度由絮凝剂活度和无机颗粒的重量决定。一般希望这些结构疏松的絮状物的密度接近于水,这样就不易
在换热器中沉淀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加入大剂量的分散剂(比如添加100ppm以上的聚丙烯酸或Bet2419),经过24小时清洗后,对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延长生产周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清洗完后,一般都应将清洗水排放,换上干净的清水,再进行
下一步的操作,比如预膜等。清洗过程中,必须定时测定浊度的变化,以掌握清洗效果。浊度一般先随着清洗时间的推延而逐渐提高,到最大值后不再变化即表示清洗完毕。清洗过程中,浊度变化幅度大,说明清洗效果好
(8)喷淋清洗
这种方法适用于清洗面积与体积之比值较小的设备,如果清洗液灌满设备所需要的清洗药剂的数量太大,则循环清洗和浸渍清洗都不太适用,而喷淋清洗则可用少量清洗药剂,用喷嘴喷射到需要清洗的设备表面,即可达到清洗目的。
(9)胶糊清洗
这种方法系将清洗药剂混入硅藻土、CMC中,涂抹在被清洗物体的表面,以达到清洗的目的。此法通常用于塔、罐及管道外表面的清洗。
(10)污泥剥离处理
如果热交换器中的沉积物主要是微生物粘泥,则单纯用碱或酸洗很难得到理想的结果。微生物粘泥的剥离还须依靠杀菌藻剂或污泥剥离剂来处理。国外使用的剥离剂有T-815(组成为基苯酚、多乙烯多、乙二醇等),T-225(高分子聚电介质)小(季胺盐)等_在国内曾采用过“401"(大蒜素),或季胺盐(十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为杀菌灭剂,也得到了一定的剥离效果